谷子白发病的传播途径:
谷子白发病病原菌以卵孢子混杂在土壤中、粪肥里或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。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2~3年。用混有病株的谷草饲喂牲畜,排出的粪便中仍有多数存活的卵孢子。土壤带菌是主要越冬菌源,其次是带菌厩肥和带菌种子。
养分管理
谷子种植完成以后,就要对土壤进行水分的管理,同时还要保持土地中的养分,施足底肥的基础上还要进行追肥。谷子在生长期间可以利用一些家用的**肥料进行施肥,较好选用一些农家肥,农家肥是较**的肥料,播种完成以后也要进行施肥,这样才能够使土壤中有谷子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足够成分。肥料的用量要根据土地中的情况来进行选择,如果土壤中过于肥沃,就可以少吃一些肥料,施肥的管理非常的重要,严重的关系到谷子的产量以及质量。
谷子
喷洒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%异菌脲(扑海因)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、50%腐霉利(速克灵)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、7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隔7-15天1次,防治2~3次,防治效果不错。采用药剂防治谷子黑斑病,可保谷子高产量!
二、谷子的播种量
谷子出苗后一般要间苗,所以播种量并不能决定植株密度。但播种量多少对幼苗的壮弱却影响很大。谷子粒小,如按千粒重2.5克计算,一斤种子就有20万粒,按每亩保苗3―6万株计算,加上田间损失率,每亩播量0.2―0.3斤就够用。实际上谷子产区普遍存在“有钱买籽,无钱买苗”的思想,怕干旱不保苗,播种量普遍偏多,往往**过留苗数的五、六倍,使谷子出苗后密集,间苗稍不及时,就要影响幼苗生长,容易造成苗荒减产。因此,在作好整地保墒和保证播种质量的前提下,要适当控制播种量。
1.一种谷子育种的种子处理及种植方法,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:(1)种子浸泡处理:选择颗粒饱满、无缺陷的谷子种子用油浸泡24-48小时,然后从油中捞出谷子种子;
谷子出苗后,要及时查苗,发现漏种和缺苗断垄时,应采取补种措施:一是将种子浸入水中3-4小时捞出,用湿布捞出,用湿布盖上,放在20-25摄氏度处,闷种10小时以上,开沟补种,踩压好,二是对少数缺苗断垄处,可在4-5叶时,雨后移苗补栽,对移栽谷苗,连续三天早晚用水浇苗,保证成活率。
5.1适时播种。不得早播,**时间为小满节后十天期内,即5月21日至6月5日。目的是为了使谷子的开花期避开连阴雨季,保持充足的日照光晒,防止谷瘟*。这同农谚“晒出米,淋出秕”相一致。
5.2盐水浸种。以清除草籽秕种,预防白发*和黑穗*。严禁药剂拌种。
农药防治谷子黑斑病
谷子黑斑病又名粟假黑斑病,对谷子的生长有着较大的危害,发生也比较广泛,粟假黑斑病主要为害叶片,谷子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。叶上病斑长椭圆形,褐色,中间草黄色,背生褐色霉层,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。农药防治方法:
(5局部病斑苗期病叶“灰背”上产生的病原菌游动孢子囊,随气流传播到健株叶片上,局部侵染形成叶斑。叶斑为不规则形或长圆形,初淡绿至淡黄色,后变为黄褐色或紫褐色,病斑背面密生灰白色霉层。老熟叶片被侵染后,形成褐色小圆斑,霉层不明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