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后期谷子腾伤**要及时
俗话说,五谷杂粮。谷子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,近年来在谷子的生长过程中,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病害,在谷子中后期出现的腾伤现象尤为严重。发生“腾伤”时的环境条件,都是土壤水分过多,田间温度高,湿度大,通风透光不良,针对这种情况,防治的具体措施是:
谷子
1、采用宽窄行种植,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,使谷子灌浆期,田间湿度、温度不致过高。
2、高培土,使行间成沟,便于排涝。
3、后期浇水,在下午或晚间进行。
4、在可能发生“腾伤”时,及时浅锄散墒,并开沟排水。
谷子灌浆期,茎叶骤然萎缩,逐渐枯干呈灰白色,使灌浆中断,有时还感染严重病害,造成穗轻粒秕而严重减产,这种现象,山西群众称为“腾伤”或“热腾”。“腾伤”多发生在平原大片谷地,后期生长过旺的,愈容易发生,所以我们在种植谷子的时候,关于病害的防治一定要做到位。
播种深度对幼苗生长影响很大。因为谷子胚乳中贮藏的营养物质很少,如播种太深,出苗晚,在出苗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营养物质,谷苗生长细弱,甚至出不了土,降低出苗率,即使出苗,根茎也要伸得很长,延长出苗时间,增加病菌侵染机会。覆土厚10厘米的,出苗率比3厘米的降低27.4%,晚出苗2―3天。播种深度适宜,能使幼苗出土早,消耗养分少,有利于形成壮苗。谷子粒小,原则上以浅播较好,深度一般在3―5厘米。在土壤水分多的地块,还可以适当浅一些。但在春风大、旱情严重的地方,播种太浅,种子容易被风刮跑,就会缺苗断垄,甚至有毁地重播的危险。
3.药剂拌种和闷种:为了防治地下害虫和黑穗病,白发病的危害,播前常进行药剂拌种。常用做法是,将盐水选过的种子晾至七、八成干后,每100公斤种子用2两辛硫磷兑水5―8斤用喷雾器喷在种子上,边喷边搅拌,拌匀后,堆起来,上面用麻袋覆盖,闷6―12小时,可防治地下害虫。为防治黑穗病和白发病将闷过的种子阴干后,用种子重量的0.2―0.3%克菌丹、多菌灵、福美双拌种;也可用40%的五氯硝基苯250克拌20斤的种子。
谷子白发病危害,谷子白发病的传播途径
谷子白发病是谷子的主要病害,谷子白发病病原为谷子白发病菌。病菌的侵染主要发生在谷子的幼苗时期,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谷子白发病危害,谷子白发病的传播途径。
谷子白发病
谷子白发病危害:
谷子白发病是系统侵染病害,谷子从萌芽到抽穗后,在各生育阶段,陆续表现出多种不同症状:
(1)烂芽幼芽出土前被侵染,扭转弯曲,变褐腐烂,不能出土而死亡,造成田间缺苗断垄。烂芽多在菌量大、环境条件特别有利于病菌侵染时发生,少见。
(2)灰背从2叶期到抽穗前,病株叶片变黄绿色,略肥厚和卷曲,叶片正面产生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状斑纹,叶背在空气潮湿时密生灰白色霉层,为病原菌的孢囊梗和游动孢子囊。这一症状被称为“灰背”。苗期白发病的鉴别,以有无“灰背”为主要依据。
(3)白尖、枪杆、白发株高60厘米左右时,病株上部2~3片叶片不能展开,卷筒直立向上,叶片前端变为黄白色,称为“白尖”。7~10天后,白尖变褐,枯干,直立于田间,形成“枪杆”。以后心叶薄壁组织解体纵裂,散出大量褐色粉末状物,即病原菌的卵孢子。残留黄白色丝状物(维管束),卷曲如头发,称为“白发”,病株不能抽穗。
谷子白发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