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穗成簇聚生在三级支梗上,小穗基本有刺毛。每穗结实数百至上千粒,子实较小,径约0.1cm,谷穗一般成熟后金黄色,卵圆形籽实,粒小多为黄色。去皮后俗称小米。粟的稃壳有白、红、黄、黑、橙、紫各种颜色,俗称“粟有五彩”。广泛栽培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和热带,中国黄河中上游为主要栽培区,其他地区也有少量栽种。
五是合理密植,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,一般根据地势和土壤肥力进行合理密植,原则是平地、肥力高的地块,密度大些;坡力、肥力低的地块,密度小些,一般平地、肥力较高地块,亩保苗株数3.5—4万株,坡地、肥力较差地块,亩保苗3—3.5万株。 [3]
3、小米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并不比大米更好,因为小米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并不理想,赖氨酸过低而亮氨酸又过高,所以产后不能完全以小米为主食,应注意搭配,以免缺乏其他营养;
4、小米可蒸饭、煮粥、磨成粉后可单独或与其他面粉掺和制做饼、窝头、丝糕、发糕等,糯性小米也可酿酒、酿醋、制糖等。
不仅供食用,入药有清热、清渴,滋阴,补脾肾和肠胃,利小便、治水泻等功效,又可酿酒。其茎叶又是牲畜的优等饲料,它含粗蛋白质5-7%,**过一般牧草的含量1.5-2倍,而且纤维素少,质地较柔软,为骡、马所喜食;其谷糠又是猪、鸡的良好饲料。 [1]
1、小米宜与大豆或肉类食物混合食用,这是由于小米的氨基酸中缺乏赖氨酸,而大豆的氨基酸中富含赖氨酸,可以补充小米的不足;
2、小米粥不宜太稀薄;淘米时不要用手搓,忌长时间浸泡或用热水淘米;
小穗椭圆形或近圆球形,长2-3毫米,黄色、桔红色或紫色;**颖长为小穗的1/3-1/2,具3脉;*二颖稍短于或长为小穗的3/4,先端钝,具5-9脉;**外稃与小穗等长,具5-7脉,其内稃薄纸质,披针形,长为其2/3,
谷子每穗结实数百至上千粒,子实较小,径约0.1cm,谷穗一般成熟后金黄色,卵圆形籽实,粒小多为黄色。去皮后俗称小米。
五是防病治虫,生育期要及时防治粘虫、土蝗、玉米螟,干旱时注意防治红蜘蛛,后期多雨高湿,应及时防治锈病。
性喜高温,生育适温22~30度,海拔1000公尺以下均适合栽培 ,属于耐旱稳产作物。原产中国,在中国北方有较广泛的种植。
2、防治蚜虫。
当田间蚜量达500头/百株时开始防治,用菊酯类药剂喷雾,或用50%的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~3000倍液,或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,亩用药液量40~50公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