油菜根肿病一旦发生,则难以防治,等到发病时再去防治为时已晚,因此预防工作尤为重要。油菜根肿病近几年已成为严重危害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,该病由真菌侵染引起,土壤可带菌传染。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6-7年甚至10年,可为害油菜、白菜、油冬菜、萝卜、甘兰菜十字花科作物根系。当病菌侵染根系,根部出现大小不一的**,**后期破裂腐烂发臭,植株表现生长慢矮小,叶色淡,晴天凋萎下垂,最后枯死。该病发生范围广、受害后损失大。现提出该病的发病条件、预防措施供农民朋友参考。
一、发病条件:该病的发生除土壤带菌外,还必须要有适宜的酸碱度和温湿度。当土壤酸碱值在5.4-6.5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,土壤酸碱值在7.2以上时,则一般不发病;土壤温度为18~25℃、土壤湿度为60%左右时,有利于病害发生传染;田间水量在50%~98%的范围内均可发病,田间水量若低于45%病菌易死亡。
二、预防措施:
1、重合理轮作。在上年发病严重的油菜田,要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;
2、开沟排湿:大春作物收割后,及时开沟排湿,降低田间湿度;
3、调节土壤酸碱度:整地在翻耕细整时撒施石灰粉50?K/亩,适当调酸;
4、处理病残体:发现病株,及时拔除,将病残体带出田外烧毁,并用药剂或生石灰水灌窝处理;特别是在油菜收割后,应彻底处理病残体,切勿随意丢弃病株和沤肥,造成病菌循环传播;
5、育苗移栽:病区提倡利用无病地作苗床,实行育苗移栽,培育无病壮苗,油菜真叶展开期可用70%百菌清600-800倍液或70%甲基托布津600~800倍液喷淋或泼浇整个苗床。移栽前用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根或淋浇后带药移栽,移栽时可浇2%的石灰水为定根水,15天后再用百菌清500倍液灌根1次,移栽后30天内,应勤查早除,拔除病株进行烧毁,并及时补上健苗。
6、直播田:播种时可用75%百菌清1000倍液浇塘,间隔10-15天一次,连续2-3次。同时大田要注意开沟排水,避免田水浸灌。真正做到阴雨天水不上畦,沟无积水。对于低洼易积水的田块,应采用高畦深沟,及时降低土壤湿度,以促进油菜苗根系发育,增强植株抗病能力。
油菜施肥,必须根据油菜的生育特性、营养特点和需肥规律等,进行合理施用。油菜是需肥较多的作物,产量越高,需肥愈多,但并不是施肥越多越好,过多的不适当的用肥反而会造成减产。根据油菜的生育期需肥特性的不同而把油菜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。基肥是为了满足苗期生长的需求和供整个生育过程中吸收利用。追肥是补充、协调油菜整个生育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。
基肥:以**肥为主,配合适量的氮、磷、钾肥。一般亩施红日阿康系列复合肥30-40公斤、尿素10公斤,如果种植双低油菜,在施基肥时还需每亩配施1.5公斤硼砂。
追肥:宜在薹茎高10厘米左右时施用,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上,每亩施红复合肥和尿素各10公斤,或腐熟人粪尿15担左右。
适量补施花肥,可使油菜多结实,增粒增重。油菜开花结荚期较长,当发现有脱肥症状时,应及时用复合肥1公斤兑水100斤根外追肥,或在0.2%磷酸二氢钾溶液中加入300克尿素混喷。
油菜花而不实现象是缺硼引起的生理病害。施用硼肥,可以起到防治作用,这对杂交油菜和优质油菜更为重要。一般在薹期和初花期各喷一次,每次用硼砂50-100克,先用热水溶解,再对清水50-6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,可以大大提高油菜的结实率,提高产量。